中共全南县委办公室 全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南县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的通知 全办发〔2017〕17号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全南县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全南县委办公室 全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21日 全南县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建设赣粤边际生态休闲旅游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根据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和分布,以客家南迁古道为文化脉络,以芳香温泉、自然生态为特色,以发展无景点旅游、特色小镇为抓手,以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围绕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世界冠军家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知名芳香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品牌形象,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建设赣粤边际生态休闲旅游区。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19年,全县每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把全南建设成为集康居养生、田园休闲、文化体验、生态游憩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知名芳香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景区项目建设目标:重点旅游景区项目三年完成投资75.98亿元以上(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完成投资10.012亿元、32.089亿元、33.879亿元)。到2019年底,创建1个4A级及以上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4A级乡村旅游点、3个以上3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及以上特色小镇。通过三年努力,景区打造等旅游硬件建设基本到位。 (三)要素配套目标:“吃”的方面,有1条美食街、1桌特色菜;“住”的方面,有3家四星级及以上酒店、1个自驾车房车营地、5家特色民宿;“行”的方面,有1条风景廊道,重点旅游景区开通旅游公路,全面完成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游”的方面,创建一批旅游品牌;“购”的方面,有1条特色步行街(旅游商业综合体);“娱”的方面,有1台旅游综合演艺节目。通过三年努力,旅游业要素配套基本到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南迳芳香小镇建设。围绕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产业特色和集聚功能上下功夫,全力打响“中国南迳芳香小镇”品牌。 1.统筹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上,加强与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合作,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立足芳香产业,体现地域特色、芳香特色、生态特色,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编制中国南迳芳香小镇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特色办、南迳镇、县城建局、县旅发委、县文广新局,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突出产业特色。突出南迳芳香小镇产业特色,着力围绕芳香花木、芳香温泉、芳香文化、芳香乡村4大板块下足“绣花功夫”,谋划包装项目,建设产业集群,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责任单位:县特色办、南迳镇、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旅发委〕 3.强化集聚功能。按照提升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立足芳香特色、山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着力强化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真正将南迳芳香小镇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责任单位:县特色办、南迳镇、县城建局、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旅发委、县文广新局、县民政局、县史志办〕 (二)打造全域旅游产品。紧紧围绕建设赣粤边际生态休闲旅游区和融入赣州市全域旅游目标,高标准编制《全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全景理念指导旅游开发建设,谋划推进全域旅游产品。 1.芳香养生游。树立大健康理念,以芳香养生为主题,依托南迳温泉、芳香花木、中滩风光、天排山林海、小溪原生态等旅游资源,重点推进南迳芳香小镇、南迳芳香温泉酒店、花满楼温泉酒店、中滩康养、金盆山生态旅游、小溪生态康养等项目建设,打造芳香养生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城建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县委统战部、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2.客家文化游。以客家文化为主题,依托狮子寨、雅溪围屋、陈氏宗祠、大岳墩叙围和江东围、李氏宗祠、曾氏宗祠、客家美食、客家服饰(蓝巾帕)以及客家民风民俗等旅游资源,重点推进狮子寨客家特色小镇、雅溪围屋古村落改造及精品民宿、天龙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瑶族风情旅游区、社迳乡青龙山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客家文化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文广新局、县城建局、县民政局、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3.生态休闲游。以生态乡村为主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乡村田园景观(芳香花卉农业观光基地、蔬果采摘园、垂钓养殖基地)、自然生态、农耕文化、农家旅馆和休闲农庄等旅游业态,重点推进江禾田园综合体、黄埠教育小镇、一江一山一路一桥项目(梅子山公园)、南迳镇大田坝仔芳香村、天龙村下坑、秋湖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三将军”旅游开发、沙坝仔美丽乡村、木金坑乡村旅游点、杨公坑乡村旅游点、中寨欢乐田园休闲旅游、中寨黄泥水乡村旅游、美寨其中生态休闲观光长廊、江口油茶药谷生态旅游区、龙下灌燕生态农场、川垇樟屋前乡村旅游点等项目建设,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型和乡村度假体验型旅游产品,打造生态乡村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城建局、县环保局、县果业局、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4.运动健康游。以运动健康为主题,依托大吉山大岳越野赛车基地、国家攀岩基地、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桃江源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唱响“世界冠军家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登山溯溪、森林探险、山谷SPA、攀岩、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车等运动健康旅游产品,重点推进大吉山大岳越野汽车赛事户外休闲游基地、高车冠军家乡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运动健康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县城建局、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5.红色文化游。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依托梅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社迳第一党小组遗址、龙下火炬亭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党性锻炼、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推进社迳红色乡里——大曾屋旅游景区、上湖火炬亭红色教育基地、龙源坝上窖传统村落建设等项目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史志办,各有关乡(镇)〕 (三)完善旅游要素。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力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确保旅游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1.完善旅游餐饮。规划建设旅游餐饮(客家美食)街区,依托全南文化特色,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饮食,培育和发展一批全南特色餐饮名店,打造全南擂茶、客家熏鸡、全南猪血、客家酿豆腐、全南高山蔬菜、瑶族油浸肉等具有地域标志性的特色美食,推出1桌具有全南风味的菜(宴)。〔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旅发委、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各乡(镇)〕 2.优化住宿条件。鼓励支持现有酒店创星评级;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连锁品牌酒店、特色民宿,把南迳芳香温泉酒店、“花满楼”温泉度假小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既具现代气息又独具个性的精品酒店;在重点旅游景区或城郊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有条件的景区可规划设置帐篷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旅发委,各乡(镇)〕 3.完善交通体系。沿南线、中线、北线旅游线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公路和通景区道路,开通旅游直通车,完善景区配套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南迳芳香小镇、天龙山、狮子寨、天排山等景区公路和梅子山公园环山木栈道。充分拓展旅行途中的观赏游憩功能,规划建设1条具有自然人文景观主干道、慢行系统、特色标示系统等旅游风景道。〔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4.加强景点建设。改造提升一批传统景区,新建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景点。至少创建1个4A级及以上景区,打造一批3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重点推进天龙山景区、狮子寨客家特色小镇、黄埠教育小镇、江禾田园综合体、古韵梅园、雅溪围屋等创A级景区工作,推进全南县首届乡村旅游示范点创省3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进一步规范标识系统,精心设计景区各类标识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文字导示。〔责任单位:县旅发委、旅投公司、县财政局、县城建局、县农粮局,各乡(镇)〕 5.丰富旅游购物。规划建设商业街区、小型商业综合体;在县城、A级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等地规划布点“全南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围绕全南地域文化特色,开发一批旅游特色商品、纪念品、伴手礼等。〔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旅发委、县城建局,各乡(镇)〕 6.打造文艺精品。用好“非遗”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做好文化旅游融合的文章,传承车马灯、花棍舞、香火龙、举人龙等传统文化,丰富表演形式,注入现代元素,打造一台贴近现代消费群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演艺节目。〔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四)加大旅游宣传。利用好新媒体、自媒体,加大旅游宣传策划,大力宣传“全为您来·南得精彩”的全南城市形象宣传语,努力传播全南旅游好声音,不断提升全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拍摄一部电影。深入南迳芳香小镇、天龙山、中滩、狮子寨、雅溪围屋、瑶族村等县内各大景区(点)实地取景,统筹自然风光、生态资源、人文历史,根据全南轶事传闻和故事传说,改编拍摄一部电影,提升全南魅力,助推全南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委宣传部、县旅发委,各有关乡(镇)〕 2.制作一份折页。将全南山水风光、风景名胜、景区景点、鼓励旅游优惠政策等内容制作成宣传折页,进一步加大全南旅游宣传力度,提升全南旅游知名度。〔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委宣传部〕 3.创作一首歌曲。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宣传作用,围绕全南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等题材,聘请国内知名音乐人,创作一首富有浓厚全南色彩、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全南旅游宣传歌曲。〔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委宣传部、县旅发委〕 4.打造一台戏剧。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巾帕为主线,打造一台集中展现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的精品戏剧——《情系蓝巾帕》。〔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委宣传部、县旅发委〕 5.举办一场旅游节。加强旅游节庆节会策划,以芳香全南为主题,组织举办全南县首届芳香文化旅游节,唱响“中国南迳芳香小镇”“全国知名芳香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品牌,扩大全南影响,彰显全南魅力。〔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特色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南迳镇〕 (五)强化旅游支撑。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程度,壮大旅游企业、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1.提升旅游集散能力。在高速出口、3A级以上旅游景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重点乡村旅游点规划建设旅游咨询点,推进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发改委、县城建局,各乡(镇)〕 2.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筹建全南旅游APP,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线上线下旅游服务,推进覆盖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的“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建设,实现旅游服务智能化全覆盖。〔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委宣传部、县商务局〕 3.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本土旅游企业相结合,培育1家主营业务亿元以上的旅游企业,若干家千万或百万元以上的旅游企业。支持本地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全南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支持旅行社靠大联强,不断提升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 4.培育旅游实用人才。积极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引进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各类专业人才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加强策划营销、商品研发、导游等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本土旅游开发和经营人才培训力度,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旅发委〕 四、组织保障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切实担负起发展全域旅游的主体责任。重点旅游项目挂点县领导要加强统筹调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旅游部门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产业引导、市场监管、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参与,形成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各牵头单位要细化项目操作方案,明确项目清单、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及进度安排,确保全域旅游工作务实高效推进。 (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理顺旅游景点管理体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景区”管理体制。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调整充实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委员会兼职委员制度。 (三)创优发展环境。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改革,构建“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1”指综合监管指挥平台,“3”指市场和质量监管队伍、旅游警察队伍、旅游巡回法庭,“N”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健全旅游执法常态化机制。5A级旅游景区和有条件的4A级旅游景区要普遍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市场和质量监管旅游分局和旅游警察,逐步形成旅游综合监管体系。 (四)加大旅游投入。鼓励多种经营方式,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全南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全南县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旅游开发运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支持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五)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考核内容,加强对全域旅游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定期调度,及时解决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力、项目推进滞后的,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