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戏剧性的一幕:当事双方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近日,在全南县人民法院委派的人民调解员调解下,因资金纠纷发生矛盾的蒋某与魏某达成和解,双方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该案标的额小,符合诉前调解的条件,但是双方矛盾重重。我们委派人民调解员前去调解,成功化解了矛盾。”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钟学章说,“诉源治理、多元解纷,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法院民事案件收案呈现下降趋势。”
今年以来,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通过建立“法官+”诉前调解团队、用好“互联网+”新模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化解等措施,积极探索一站式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帮助当事人简单快捷、低成本行使诉权,广受群众好评。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全南县人民法院满意度位列全省法院系统各县(市、区)第三。
“法官+”成多元解纷主力军
县人民法院选择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组成诉前调解团队,设立专门工作室,专司诉前调解工作。对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调解团队先征询当事人意见,引导其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今年以来,该团队共成功调处各类诉前纠纷148件,其中107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司法确认。
“互联网+”实现诉前调解线上办
坚持让数据多跑腿,当事人少走路,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网上调解、网上释疑解惑,实现诉讼服务现场与远程、网上与网下、实体与网络的立体衔接。截至目前,县人民法院通过云视讯、多元化解e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在线提供网上咨询15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4件,远程视频审理调解案件208件。
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化解
对标的额较小、争议不大、案情简单、纠纷明确、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县人民法院及时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的快捷性、经济性和有效性,主动引导其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调解不成的,直接由速裁团队审理结案。针对物业服务纠纷高发态势,该院组织法官深入到各住宅小区释疑解惑,现场办案,运用诉前调解方式化解了38件物业纠纷案件。
形成多方联动解纷新格局
以人民法庭和诉讼服务中心为辐射基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县人民法院在“一村一警(辅警)”基础上,融入“一村一法官助理”工作机制,通过身份叠加、法院赋能、职责拓展、双向协助,在诉前调解、满意度提升等方面为法院助力。今年以来,依托“一村一法官助理”工作机制,村级特邀法官助理共参与涉诉纠纷化解46起,调处成功3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