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91期《江西改革动态》简报刊发《全南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报道我县多举措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经验和做法。全文如下。
近年来,全南县坚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探索立体式统筹、全周期管理、大数据治理“三条路径”,着力疏堵点、破难点、除痛点,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连续4年获评全国、连续11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
一、“立体式统筹”编织制度网。一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例会、通报、督查等制度,组建“一办六组”,分层级开展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项目化建设模式。创新“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城市社区、城厢镇、龙源坝镇为‘北翼’示范片,以金龙镇、南迳镇为‘南翼’示范片,以黄埠、滨江、南海、马古塘等10个村(社 区)为示范点”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一头两翼、以点带面”模式,设立实体项目37个,实行项目化运作,点面结合推动全县整体提升。三是探索网格化管理方式。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辖区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编入网格,在每个网格设立党小组并配备“一长五员”(党小组长、全科网格员、创安专员、无职党员、微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实行“网格吹哨,干部报到”。党小组长兼网格长并明确定期走访、每日巡查、每月例会等职责,落实党员分类设岗定责、全员“党性体检”“红黄双线”等管理制度。
二、“全周期管理”重塑新格局。一是树立事前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出台《全南县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现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立德法并举社会共治机制,创办 马古塘“讲法堂”、雅溪“乡贤评理堂”、镇仔“国学堂”、黄埠“明礼 堂”等一批法治、德治教育基地,每月组织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强化城乡文明促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建立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和“非零报告制”,实现信访责任、工作重心、矛盾调处“三个前移”,推动各类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和源头。二是注重事中协同思维,打好“组合拳”。在城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在全县政务服务办事系统推行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谈有“笑声”、走有“送声”、事有“回声”的 “五声”工作法,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最多 跑一次”。在农村,一体建设9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升级“一站式”集成服务。同时,健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常态化开展“夜访听诉”活动,累计收集化解群众反映诉求1280多个。三是突出事后系统思维,跑出 “加速度”。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在镇村两级设立“老司法”调解站(室)106个,运用“老司法+律师”“老司法+心理咨询师”“老司法+乡贤”等,基本实现基层突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制定基层自治组织工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建立村民理事会和“1+2+N”专群联动队伍,制定完善村(居)规民约。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建立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重点针对未成年人群体、信访老户、生活失意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开展心理服务,化解重点特殊人群个案28件。
三、“大数据治理”按下“智慧键”。一是推进“智”辅决策。按照“1+1+5+1+N”构架的建设思路,建成5G+“智慧全南”大数据平台系统,即1个城市运营中心、1个数字平台(城市大脑)、5个智慧应用(智慧城管、智慧综治、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住建)、1个专题场景(互联网+不动产)、N个应用场景,全力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二是推进“智”助平安。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 “天网工程”“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城区“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推动“智能门神”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进农家,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乡村”。三是推进“智”惠民生。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隐患发现难、源头信息采集难、数据共享难等问题,打造指尖生活圈,“赣服通”全南分厅接入本地特色服务事项115项,各乡镇社会治理平台与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沟通互助模块,居民在家中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及时接收问题咨询、反馈情况,切实保障“指尖上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