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打硬仗—2018年度赣州市脱贫攻坚扫描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04日 15:54:26
尽锐出战打硬仗
——2018年度赣州市脱贫攻坚扫描
摆脱贫困,拥抱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 走出贫困,奔向富裕,是赣州市128万贫困户的热切期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是社会进步给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为尽早让赣南贫困户早日脱贫,2018年,赣州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集中、一边倒”,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向人民、向历史、向社会作出响亮回应: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9.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5%左右;退出426个贫困村;瑞金市以优异成绩脱贫退出,南康、寻乌、安远、石城、上犹、会昌等6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条件。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赣州经验。 摆位更加突出 真正尽锐出战 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推动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 2018年11月19日,于都县梓山镇河坑村举办“真心扶贫为民修路捐赠仪式”,号召村民、杰出乡贤、爱心企业家参与脱贫修路,短短一个多月募集23万元。这是于都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普通事例。 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我市充分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尽锐出战,集中火力图攻坚,将最熟悉业务、最会打硬仗、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下去,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为全市932个贫困村每个村安排一名县处级干部挂点帮扶。 2018年,市委共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县处级干部23名,占提拔重用干部人数的37%。财力物力精准聚焦,截至2018年11月,全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51.07亿元;由市财政筹集10亿元风险缓释基金,撬动银行80亿元信贷资金。2018年,市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发放14.9亿元,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发放24.66亿元,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国开行贷款发放23.06亿元,易地搬迁扶贫贷款发放1亿元,其他扶贫贷款发放47.61亿元。 精准把握要求 脱贫质量提高
精准扶贫点多面广,涉及人员多、环节多,利益关系复杂,如何治标与治本同行,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是一场重大考验。 我市将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开展查缺补漏、整改提升、巩固成效,脱贫基础更扎实,脱贫成效可持续。在全市范围开展精准识别拉网式问题大排查、数据大比对,在已脱贫户中找“错退”,在非贫困户中找“漏评”,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开展脱贫退出“回头看”,动态监测脱贫户和非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防止非贫困户致贫和已脱贫户返贫。 在2018年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在产业、就业、住房保障、健康、生态、水利等领域各出实招,共同演绎了一曲脱贫攻坚大合唱。 产业扶贫更加巩固,我市引导贫困户发展蔬菜、脐橙、油茶、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等特色产业,带动26.44万户、100.76万贫困人口增收;转移输出就业4.69万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37万人,开发就业扶贫专岗促3万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2018年11月,全市计划实施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7762户全部开工,入住6100户;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5236人,21056人已搬迁入住,剩下的正在建房或装修;共解决8036名老人住房安全问题;为全市128.87万城乡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医疗保险和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累计补偿19.63亿元,住院报销比例为91.01%。 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全市167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全面改善,有26个深度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实现退出。 注重精神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近日,全南县金龙镇东风村水圳头组的贫困户黄庆春走起路来劲头十足。有人打趣说:“从后进到先进,老黄头这嘴巴都咧到了耳后根。” 黄庆春的“逆袭”源于该村开展的“道德红黑榜”评选。以前他总想着靠政府救济过日子,家里环境又脏又乱。被列为“道德黑榜”人物后,他羞愧难当,经道德劝导组成员劝导教育,下决心搞好自家卫生,原本爱偷懒的他变得勤快起来,每天早起割草喂鱼,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村里道德评议会决定将他列入“道德进步榜”通报表扬。 2018年,全南县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在全县95个行政村(居)成立道德“红黑榜”评议会,制定评选标准,借助社会舆论鞭策陈规陋习、弘扬社会正能量。 这是我市开展扶志扶智行动的生动案例。我市在国家出台《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之前先行先试,下发了《赣州市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工作方案》,指导全市深入开展志智双扶工作,强化舆论引导,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引导贫困户不当懒汉、不做穷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立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制订村规民约,有效遏制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顽症发生。 通过持续发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正在逐步转变,主动要求脱贫案例不断涌现。面对众多贫困户依靠扶贫优惠政策走出贫困,我市及时组织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 压责任强作风 执行效率提升
庞大的扶贫队伍要高效运转,巨额的资金要安全高效使用,必须压实责任、强化监督。 我市严格执行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规定,明确换届后的贫困县乡镇党政正职在脱贫攻坚期内原则上保持稳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各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行业扶贫“直接责任人”,市直单位与对口县直单位签订责任状,确保行业扶贫责任落到实处。 作风建设持续抓。我市全面排查梳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解决了一大批制约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组织各级各部门梳理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抓好整改,对全市1109个有名无实农村电商站点撤站摘牌,对159个不符合条件的就业扶贫车间摘牌,对部分保障房选址偏僻和出行、教育、就医等不便问题要求整改。 资金监管得到加强。我市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安排和管理的透明度,保障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高效。委托第三方开展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排名靠前的在分配财政扶贫资金时给予倾斜,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 市委对9个县20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提级)巡察,对部分重点市直行业扶贫部门开展专项巡察,对部分非贫困县乡镇开展提级巡察,有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截至2018年11月,全市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283起4272人,问责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力856人,纪律处分7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