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位置导航 : 首页>>工作动态>>上级动态

上级动态

智汇赣南 逐梦红土——赣州市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08:31:34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不负人才 成就赣州】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也是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党管人才 凝聚发展“向心力”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是党管人才的关键。

  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来。

  高位推动示范引领。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带头协调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带头领题人才工作项目,主持召开人才工作三级干部大会,每年对人才工作作出专门批示,多次率领党政代表团前往深圳考察对接、开展“双招双引”,着力推动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示范引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

  大力实施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机制。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的实施方案》,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市委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领题“人才融湾”项目,提出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先行区”战略目标,联合广东省召开深赣对口合作联席会议,推进两地高层互动互访,引领赣州与广州、东莞、佛山等大湾区GDP万亿级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项目22个,市属国企、市属高校、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项目400余个。

  此外,全市每年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考评,大抓省、市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兑现等,推动各级各方面聚焦聚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的质效和水平。

  立旗定向,人才优先。“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要抓人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精准引才 建设人才“新高地”

  “这里有让我施展才能的舞台,提供了稳定的编制、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拎包入住的人才住房,真情实意引才留才。” 2023年7月,湖北籍的李琪丹博士全职来到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任职,问及为何选择赣州时,李琪丹如是说。

  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是赣州引进的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联合赣南医科大学打造的高端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该机构已吸引30多名“85后”年轻教授全职落户,集聚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入驻开展科研攻关,形成基础科研产品15万余种、模式动物服务6000余种、临床诊断产品1000余种等高端服务产业链。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近年来,我市紧贴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扩大引才半径,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来。

  突出政策升级诚心揽才。我市在认真学习粤港澳发达城市做法的基础上,升级优化人才政策,更新“赣州市人才分类目录”、出台“赣州新时代人才政策”,从人才特殊津贴、创业扶持、人才住房、配偶安置等16个方面明确100条的惠才措施,倾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赣州创业就业。

  聚焦重点领域靶向聚才。紧紧围绕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需要精准靶向引才。

  紧盯湾区开展柔性引才。引导驻市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建设“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搭建“候鸟式”人才合作平台,吸引大湾区等周边发达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赣州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已设立15家“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引进“周末工程师”500余人。

  深化市校合作灵活招才。2023年,我市组织2500余家企业入校招聘,全市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率达51.73%,同比增长13.9%。2024年,精心组织“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校招活动,活动吸引90万人次线上线下关注,1300余名“双一流”高校博士、硕士毕业生现场报名,现场签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毕业生100余人。

  若问英雄何聚处,思才爱才赣之南。近3年,我市共引育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953名。仅2023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52名、急需紧缺人才1.07万名。赣州已成为四海人才创新创造、成就事业的热土。

  倾心用才 点燃发展“强引擎”

  人才平台,就是干事创业的舞台。

  5月30日,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在南康区揭牌成立。项目落地后,将引进院士级PI或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项目成果转化,补齐南康人工智能、电动航空领域短板,赋能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塑造新质生产力。

  我市不断厚植高水平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在赣州,事业有平台,成长有环境,创业有机遇。让每一匹“千里马”都尽情驰骋,让每一粒“金子”都闪闪发光。

  深挖优势资源,用好战略平台,做强骨干平台,搭好创业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人才平台57个,省级平台374个。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家,5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储备)企事业单位。

  大力推荐市人才(团队)参评省级以上项目,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助推人才成长量质齐升。近3年,全市自主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92人。仅2023年,30人入选省“双千计划”,42人入选赣鄱俊才人才计划,各项数据均创新高。

  为大力吸引、扶持高端人才在赣州创新创业,我市还设立预期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的赣州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人才类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赣州市人才类创业投资领域。

  人才在赣州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赣州市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甘中学博士团队共建赣州智研院,建立家具产业“一网五中心”,推动南康家具产业智能化改造,让做家具像造汽车一样实现共享网络生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王瑀创办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项,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软包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商;信丰向省内外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三批次82人,解决技术需求90余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户以来,落地了一批院士专家成果产业化项目,突破通信材料、柴油车尾气后处理净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

  诚心留才 打造聚才“强磁场”

  为进一步打造人才“强磁场”,赣州努力提供肥沃的“土壤”,营造适宜的“气候”。

  “这个人才住房环境、地理位置特别好,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直接拎包入住,解决了生活大问题,我为赣县区的人才安居政策点赞……”赣州兮泓永磁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舒康颖教授拿到新房钥匙时如是说。作为赣县区第186位定向拎包入住领到“新家”钥匙的高层次人才,舒康颖对赣州市的人才住房政策体会尤其深刻。

  筑暖巢,聚英才。近年来,全市累计筹集各类人才住房9.7万套,累计分配人才住房7.2万套,实现人才“有房住、住好房”。

  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环境之争,更是服务所至。我市坚持重才爱才,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温暖人才,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让人才有归属感。拿出500个市直事业编制建立周转池解决人才及其配偶工作安置问题,人才配偶双方父母享受免床位费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人才子女享受自主择优入学有关政策,近3年共解决1400余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安置等问题;

  ——让人才有尊崇感。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行人才重要节假日、罹患重病、取得重大成就时“三必访”和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合理需求、权益受损时“四必帮”制度,积极推动本市优秀人才纳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扶持范畴,大力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引导广大人才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兴国之策。

  ——让人才有幸福感。研发推出“赣州才服通”人才数字平台,人才服务事项实现“一网汇聚、一码畅享、一站办理”。打造市级人才疗养基地8个、星级人才国情研修基地10个,建设可为人才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的人才驿站100余个。人才街区、人才小镇、人才公寓、人才公园、人才民宿等人才服务实体设施在赣州随处可见。

  ——让人才有成就感。深入挖掘各行业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开展优秀人才工作者、招才标兵、星级人才驿站、星级人才国情研修基地、人才创新创业短视频、优秀人才工作案例等评选,每年开展“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为人才办理优待证,每年更新赣州籍乡贤人才名录,提升人才成就感。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赣州,正以一系列给力政策和暖心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谱写人才强市的崭新篇章。